镇远秦属黔中郡镡成县地,汉置武陵郡无阳县,蜀章武二年(222年)东吴孙权夺取武陵郡,改为氵舞阳县,隶荆州。
隋唐置梓姜县,属龙溪郡奖州。武后长安四年(704年)割沅州夜郎、渭溪二县置氵舞州,开元十三年(725年),改名鹤州。二十年(732年),改称奖州,领梓姜(镇远)、峨山(岑巩)、渭溪(玉屏)三县。唐末至五代期间,脱离王权辖治,自成建制,称号为“竖眼大田溪洞”,辖九溪十八洞。
宋大观元年(1107年),置安夷县,属思州,宣和四年(1122年),废安夷县作堡,称“金堡”。绍兴元年(1131年)复置思州安夷县,隶黔州。南宋宝祐六年(1258年)十一月赐名镇远州。
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,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使司,属思州军民安抚司。二十年(1283年),改置镇远军民总管府,以田茂烈为总管,治中河山,辖39个长官司,隶湖广行省,旋改隶思州宣慰司。二十一年改安夷县为镇安县,至正二十二年(1362年)改称安夷县。同年,镇远州知州田茂安创设思南道都元帅府。至正二十五年(1365年)六月,田仁智授思南道宣慰使,治镇远城,辖镇远溪洞金容金达等17个长官司。七月,田仁厚授思州镇西宣慰使,治镇远县都坪,辖22个长官司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,降镇远府为镇远州。五年六月(1372年6月),改隶属湖广行省。二十年(1387年),思南道宣慰司治迁镇远城。二十二年(1389年),思南道宣慰司治迁德江,镇远州另置镇远卫指挥司,次年又置清浪卫指挥司,均隶湖广都司。明永乐十一年(1413年),废思州、思南二宣慰司,改土归流,分其地置镇远府,颜泽首任知府,建府暑、创府学,与镇远州同治,隶贵州布政使司。十二年三月,以镇远金容金达长官司属镇远州。明正统三年(1438年)四月,省州入府,与镇远卫同城。明弘治十一年(1498年),改金容金达蛮夷长官司为镇远县。设流官,属府附郭。明嘉靖二十六年(公元1547年),知府程火节建府城。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十一月,镇远卫改隶贵州都司,三十一年(1603年)改隶湖广都司。
清顺治十五年(1658年),赵廷臣设镇远镇总兵署。清康熙二十一年(1682年)裁卫入县,三十八年(1699年)移县治于卫城,府县分治。清雍正七年(1730年)在镇远设分巡贵东道,治卫城。雍正十二年(1734年)设县丞一员,驻邛水,称邛水县丞。清乾隆四年(1740年)升镇远协为镇远镇。清宣统元年(1909年)并县入府。
青溪县,在唐代属梓姜县地,宋属安夷县地,元代系镇远金容金达蛮夷长官司青浪大坪蛮地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始建青浪卫,隶湖广都司。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改隶贵州都司,三十一年(1603年)还隶湖广。清康熙时裁都司,隶辰州府。清雍正五年(1727年),改青浪卫设青溪县,辖十一屯,隶思州府。民国2年(1913年)青溪县隶贵东道(俗称:镇远道)。民国30年(1941年)裁青溪县,其西部辖地并入镇远县,东部并入天柱县。
民国元年(元1912年)11月,贵州省军政府镇远军政分府成立,府不领县,各府、县、州、厅直隶于省。民国2年(1913年)9月,废镇远府,在镇远设黔东道,领镇远等27县。全省划分等级县,镇远县为一等县。民国9年(1920年)撤贵东道,镇远县直隶于省。19年(1930年),镇远县设7区:称中区、东正区、南区、西区、北正区、北分区、东分区。民国20年(1931年),镇远县设5区41乡。
一区驻城关:领太极乡(麻阳街)、五老乡(南门沟)、盘龙乡(板滩一带)、月珠乡(大菜园)、镇安乡(雷家寨)、嘉穗乡(小田溪)、经正乡(界牌)、履丰镇(4—6牌)、萃星镇(1—3牌)。
二区驻蕉溪:领盛宁乡(蕉溪)、笔峰乡(三门滩)、平蛮乡(古路溪)、永兴乡(杨柳溪)、启隆乡(翁沙)、谷泉乡(老马庆)、金盘乡(祝家湾)、双潭乡(江古)、宝藏乡(包家寨)、秀岭乡(寿斗)。
三区驻金堡:领安和乡(松柏洞)、清平乡(元兆)、诚洁乡(松明)、竞兴乡(秀地)。
四区驻涌溪:领云龙乡(涌溪)、高岳乡(中屯)、陆平乡(岩脚)、安戍乡(邓旗屯)、金鳞乡(田坝)、松云乡(柏杨坪)。
五区驻羊场:领睦信乡(左龙)、建兴乡(大坝场)、兴云乡(龙洞)、广源乡(下天池)、金盆乡(金盆)、明正乡(羊场)、云溪乡(路腊)、天印乡(天印)、镇茶乡(牛塘)、和兴乡(凯榜)、都坪镇(都坪)。
民国3年(公元1942年),镇远县增设龙场(羊场)区,领龙场乡、都坪乡、大地乡。
民国24年(1935年)六月,经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核准,在贵州建立十个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,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镇远,镇远县隶之。民国25年(1936年)3月,贵州调整为八个行政督察区,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镇远,镇远县隶之。民国26年(1937年)11月,贵州再次划分为五个行政督察区,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镇远,镇远县隶之。民国29年(1940年),镇远县撤区缩编为二镇七乡:太极镇、萃星镇、龙场乡、元兆乡、蕉溪乡、涌溪乡、江古乡、都坪乡、半屯乡。
民国30年(1941年)1月,裁青溪县西部辖地青浪镇、铺田乡、竹坪乡、羊坪乡4个乡镇、31个保、316甲、3460户、20143人,并入镇远县,设置青溪区,领青浪、竹坪、铺田、华岳、龙塘、羊坪六乡镇。同年9月13日,全省划拨插花地,石阡县的大地方、望龙榜、下庄、老新寨、下口坎、马鞍山一保、大小地施、野牛塘、白岩、板凳坡共4个保、57甲、824户、4706人拨入镇远县;岑巩县的中所、凤凰湾、楠木洞共1保、14甲、159户、902人拨入镇远县(中所包括小林窝、老岗冲、桐木寨、苗田沟、老寨。楠木洞包括金竹坪、大垱、苗子沟、吕家坳、鱼塘坡。凤凰湾包括上下寨、关门岩);三穗县的冽洞、老棚、纸棚、庙冲、新寨、竹田沟、槐家坡、烟棚、报京、巴所、桂洒、打龙井、白岩、稿托沟共3保、28甲、365户、1449人拨入镇远县;剑河县的南京堡2个甲、28户、95人拨入镇远县。随后镇远县调整行政建制,全县共设1区、3镇、12乡、102保、1042甲。1区,即:青溪区。3镇:萃星镇领12保141甲,太极镇领10保105甲,青浪镇领11保100甲。12乡:涌溪乡领6保54甲,元兆乡领6保62甲,龙场乡领7保67甲,都坪乡领6保66甲,蕉溪乡领6保67甲,江古乡领6保50甲,半屯乡领6保63甲,竹坪乡领6保53甲,铺田乡领4保41甲,华岳乡领4保42甲,龙塘乡领6保75甲,羊坪乡领6保56甲。
1949年11月8日,镇远县解放,隶镇远专区,镇远县改设4个区,3个镇,10个乡。青溪区(1949年11月成立),领羊坪乡(1949年11月15日成立),铺田乡(1949年11月15日成立),竹坪乡(1949年12月成立)。龙场区(1949年11月16日成立),领龙场(羊场)乡(1949年11月16日成立),都坪乡(1949年11月16日成立),大地乡(1950年8月1日成立)。涌溪区(1949年11月成立),领涌溪乡(1949年11月成立),新民乡(1949年12月成立)。蕉溪区(1949年11月成立),领盛宁乡(1949年11月成立),江古乡(1949年11月成立)。3个镇是青溪镇(1949年11月成立)、太极镇(1949年11月成立)、氵舞阳镇(1950年5月成立)。
1952年,全县设5个区、1镇、40乡。涌溪区领两路乡、黄桑乡、苦李乡、文德乡、涌溪乡、芽溪乡、溪头乡。金堡区领金堡乡、报京乡、松柏乡、松明乡、爱和乡、冽洞乡。蕉溪区领蕉溪乡、罗溪乡、鱼塘乡、江古乡、白果乡、大岭乡。青溪区领青浪乡、竹坪乡、大塘乡、铺田乡、柏杨乡、后山乡、鸡鸣乡、龙塘乡、羊坪乡。羊场区领羊场乡、都坪乡、大坝乡、天印乡、拱桥乡、龙洞乡、小坝乡、平新乡、尚寨乡、律令乡、大地乡、白龙乡。城关镇领顺城街、兴隆街、新中街、共和街、民主街、联合街、和平街、周大街、大菜园大队、茅坪大队。
1956年4月8日,根据国务院(56)议字第30号批复,撤销镇远专员公署,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,镇远县隶之。1958年12月29日,按国务院(58)议字92号批复,撤销岑巩、三穗县,并入镇远县。全县实行人民公社“政社合一”体制,取消区乡建置,以区成立氵舞阳、羊场、蕉溪、青溪、金堡、三穗、瓦寨、桐林、岑巩、龙田、天马、驾鳌公社。
1961年8月18日,国务院秘书厅(61)厅秘字第55号通知,恢复岑巩县、镇远县辖氵舞阳、青溪、蕉溪、羊场、金堡、三穗、瓦寨、桐林公社。1962年10月20日,国务院(62)议字第29号批复,恢复三穗县。镇远县辖5个区、30个公社。氵舞阳区领城关、芽溪、涌溪、黄桑、两路、文德、半屯7个公社。羊场区领羊场、河坝、大地、尚寨、龙洞、天印、都坪、大坝8个公社。青溪区领青浪、铺田、后山、竹坪、羊坪5个公社。蕉溪区领江古、白果、大岭、鱼塘、蕉溪、罗溪6个公社。金堡区领冽洞、报京、松柏、金堡4个公社。
1966年芽溪公社并入涌溪公社,龙洞公社并入羊场公社,天印公社并入都坪公社,大地公社并入河坝公社,白果公社并入江古公社,鱼塘公社并入蕉溪公社,松柏公社并入报京公社,全县为23个公社。1970年,后山公社并入青浪公社,半屯公社并入文德公社,全县为21个公社。1980年,省政府(80)黔通字152号批复,撤销城关公社,建立氵舞阳镇,恢复半屯、后山、松柏公社。1983年,省政府(83)黔府通120号批复,镇远县氵舞阳区改名为涌溪区,河坝公社改名为路腊公社。县辖氵舞阳镇和涌溪、金堡、焦溪、青溪、羊场5区。
1984年,取消人民公社建置,建立乡(镇)。根据省府(84)黔府通字168号批复,全县设5个区、1个区级镇、5个乡级镇、18个乡。涌溪区领涌溪、两路、黄桑、文德、半屯乡;金堡区领报京、冽洞、松柏、金堡乡。蕉溪区领罗溪、江古、大岭乡、蕉溪镇;青溪区领后山、铺田、竹坪乡、青浪镇、羊坪镇;羊场区领尚寨、路腊、大坝乡、羊场镇、都坪镇;氵舞阳镇(区级镇)领卫城、府城办事处。1985年,按省政府(85)黔府通知157号批复,分建路腊、大地乡。全县辖5个区、1个区级镇、5个乡级镇、19个乡。
1992年1月29日撤区并乡建镇,全县设6镇6乡:氵舞阳镇(原氵舞阳、两路、黄桑、文德四乡镇组成),蕉溪镇(原蕉溪、铺田、罗溪三个乡镇组成),青溪镇(原青浪、铺田、后山三个乡镇组成),羊坪镇(原羊坪、竹坪二乡镇组成),羊场镇(原羊场、半屯二乡镇组成),都坪镇(原都坪、大坝二乡镇组成),江古乡(大岭乡并入),涌溪乡不变,报京乡(松柏乡并入),金堡乡(冽洞乡并入),大地乡(原大地、路腊二乡组成),尚寨土家族乡不变,各村组依随归并。
镇远县历史建置沿革表
朝 代 | 公 元 | 县 名 称 | 隶 属 |
汉高祖五年 蜀章武二年 齐永明三年 隋开皇十八年 唐长安四年 唐天皇元年 唐天宝十四年 宋大观元年 南宋宝祐六年 元至元十四年 元至元二十一年 元至正二十二年 明洪武二年 明永乐十二年三月 明弘治十一年 清顺治十五年 民国元年 民国二十四年 民国二十五年 民国二十六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| 公元前202年 公元222年 公元485年 公元598年 公元704年 公元742年 公元755年 公元1107年 公元1258年 公元1277年 公元1284年 公元1362年 公元1369年 公元1414年 公元1489年 公元1658年 公元1912年 公元1935年 公元1936年 公元1937年 1949年11月 1956年7月 | 无阳县 氵舞阳县 西新市县 梓姜县 梓姜县 梓姜县 竖眼大田溪洞 安夷县 安夷县 镇远沿边溪洞招讨司 镇安县 安夷县 镇远溪洞金容金达蛮夷长官司 镇远溪洞金容金达蛮夷长官司 镇远县 镇远县 镇远县 镇远县 镇远县 镇远县 镇远县 镇远县 | 武陵郡 武陵郡 东牂牁郡 兖州 氵舞州 奖州 思州 思州 镇远州 镇远蛮夷总管府 镇远军民总管府 思南道元帅府 思南道宣慰司 镇远府、镇远州 镇远府 镇远府 镇远府 贵州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贵州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贵州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镇远专署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|